存貨與應收帳款:公司的業績規模表現於營收,伴隨著規模成長,所需要的庫存及應收帳款也會增加。但若庫存及應收帳款增加的速度大過於營收成長的速度時,則該公司的財務便可能發生惡化。若庫存及應收帳款的成長速度持續過快,則顯見公司對於業務的發展不若預期,很可能有大量的退貨或銷售不出的庫存以及難以回收的應收帳款,不論帳面營收如何,這些都將可能使公司陷於財務流動上的困境。因此檢視庫存+應收帳款與營收的關係,可先行將體質不佳的地雷股篩檢出來。
資產報酬率:資產報酬率=(稅後淨利+利息費用*(1-稅率))/總資產
資產報酬率即在衡量公司所其資產是否充份利用。資產的來源包括自股東籌資及舉債購入資產二種,而總資產報酬率便在衡量公司的營運使整體資產的報酬運用效率狀況。
股東權益報酬率: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淨利-股利發放數)/股東權益
股東權益報酬率就是該年度股東權益的成長速度。其中稅後淨利部分係指扣除掉特別股股利後之盈餘,而股東權益係指普通股權益總額。由股東權益成長率可以看出,該公司的經營階層的目標是否與股東目標一致,是以股東權益為主要考量。股東權益報酬率係由於企業保留其盈餘所獲得,因此亦顯示一個企業如果不仰賴對外舉債也能促使其企業成長的能力。
毛利率:毛利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收入
毛利率為公司產品獲利能力的指標,享有高毛利率的公司通常表示公司在該領域具有獨特的能力(例如掌握技術、掌握客戶、產品創新或具有規模經濟等等...),因此具有高毛利率公司往往是該領域的龍頭廠商或是利基型廠商。由於毛利率是一家公司獲利能力的最基本指標,因此觀察其變化將可找出公司獲利變化的趨勢。當公司的毛利率往上提升時,常代表著公司的新產品效益出現,或是規模經濟量顯現,均為公司體質好轉的跡象。
營業利益:營業利益率=(營業收入-營業成本-營業費用)/營業收入
營業利益率為公司每創造1元的營收所能得到的獲利,與毛利率的差別在於毛利率只考慮直接因為生產產品所需要的成本,而營業利益則是考慮了在取得收入的過程中所耗用的一切成本。營業利益率為反映一家公司本業獲利能力的指標。由於營業利益的計算已將過程中所耗用的一切成本均列入考量,因此在關注本業的獲利能力時,營業利益率便為重要指標。與毛利率概念相同,當營業利益率發生變化時,通常代表著公司體質發生轉變,例如新產品效益出現、規模經濟量顯現或是管理能力的提升等等,這些公司體質轉佳的效益都會顯現在營業利益率數字中。
負債比例:負債比例=負債總額/資產總額
負債比例為負債總額與資產總額的比率關係,是衡量一家公司資本結構的重要指標。資本的來源,不外乎由股東出資或是由公司對外舉債而得到。以舉債的方式籌資具有發揮財務槓桿的功能,有助提高投資報酬率,並且由於利息費用可以抵稅,因此也有稅務上的優點;但其缺點則是當舉債過高時,由於槓桿因素也將使風險提高,若同時發生營運不若預期時甚至有倒閉的風險。因此由負債比率可大致看出一家公司的體質是否健全,並在選股時能及早過濾掉有潛在財務危機的地雷股。
文來自:網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