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成立時間:檢視一家公司的成立時間,可以作為公司的基本面判斷最基本依據。當公司成立時間夠長,則顯示公司體質已受過景氣不好的考驗。反之,公司成立時間短,則通常表示公司所處的產業可能為新興產業。

EPS:EPS(每股盈餘)=盈餘/流通在外股數
 EPS為公司獲利能力的最後結果。每股盈餘高代表著公司每單位資本額的獲利能力高,這表示公司具有某種較佳的能力──產品行銷、技術能力、管理能力等等,使得公司可以用較少的資源創造出較高的獲利。本業的每股獲利,通常也代表著該年度所能配發的股利。如果以股利收入的角度來選股,則可以EPS作為替代變數。

本益比:本益比=股價/每股獲利
 以投資的角度來看,股價則是投資1股所需要的成本(購買成本),而每股獲利意思是投資1股所得到的獲利,因此本益比就是投資該股票1股的成本與獲利的比值,即為報酬率的倒數。在合理本益比接近的條件下,較低的本益比通常代表著投資的潛在報酬較大。不同產業所享有的本益比不同,具有高成長潛力的公司,其合理的本益比也將較高。例如通訊產業的本益比將高於食品業。而公司未來幾年的年複合成長率可作為合理本益比的參考值。

營收:一家公司的營運績效好壞,首先表現在營收項目。當營收持續成長時,則表示公司的規模處於擴張期,投資這種公司通常會較具獲利潛力。留意營收創新高的公司以及成長幅度是尋找好投資標的的重要方法。另一方面,每股營收代表單位資本所能作到的生意。因此有較高的每股營收,通常表示能有規模經濟,因此也較有機會擁有較好的每股獲利。

淨值:淨值為一家公司的資產扣掉負債後的的價值,亦即其帳面價值。以重置成本的角度來看,淨值就是一家公司被複製的成本,所以當一家公司的股價低於每股淨值時,則代表這家公司的股價可能被低估,在此情況下,甚至有可能因此而被購併的機會。當然在考量淨值時,需要注意到某些公司的資產項目是高估的,而有些則屬於低估。應用上宜注意。

總市值:總市值為公司價值的表示方式,利用總市值的觀念可以很容易作跨公司間的比較。在同一個產業下,龍頭廠商的總市值經常被拿來作為標竿,以作為其他廠商所應享有的總市值依據。
 與股本的概念相似但更為精確,總市值為一家公司規模大小的指標。當公司仍處於低總市值階段時,通常也代表著公司處於黃金的成長階段。而公司的總市值較大時,則代表著公司已於某一個產業取得領導地位。

股本:股本為一家公司規模大小的指標。當公司仍處於小股本階段時,通常也代表著公司處於黃金的成長階段。而公司股本較大,則常代表著公司已於某一個產業取得領導地位。
 在另一方面,股本的大小代表著籌碼的多寡。籌碼少的股票具有安定的優點,而籌碼多的股票則具有流動性佳的優點。

文來自:網路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有點藍 的頭像
    有點藍

    瘋狂憂鬱香菇's 角頭

    有點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