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IS-LM模型是由希克斯和漢森於1937年提出用於解釋凱恩斯的宏觀經濟學理論思想的一個模型。凱恩斯認為政府行為可以有效地干預經濟發展。

在後面的幾幅圖中,而其中的 IS 曲線指的是I-S,即投資-儲蓄(Investment-Saving)按照宏觀經濟學的理論,在一般均衡情況下,投資是等於儲蓄的。相當於說,某人存儲的1000元現金就轉化某公司的投資額。IS 曲線是向下傾斜的,表示在某個時候,假如政府投資不變,國民收入 Y 增加,人們可用於儲蓄的資金增加,那麼市場上的利息率就會下降(這是靜態分析,如果在長期內,IS 曲線的走勢將更複雜)。

至於 LM 曲線指的是流動性偏好-貨幣供給(Liquidity preference-Money supply),也就是國家的中央銀行可以提供的貨幣量。一般來說,政府為了流通的方便及防止貨幣值的變化,會在國民收入 Y 增加的時候也增加貨幣供給。所以 LM 曲線是向上傾斜的。

IS曲線的右移,會帶來高利息率和經濟的增長

 

建構

本模型由第一象限的兩條相交線段構成。橫軸是x軸而縱軸是y軸。

橫軸Y指的是國民收入或者實質國內生產總值(GDP),而縱軸i所表示的為利率。因為本模型非動態模型,名目利率與實質利率之間的關係是固定的(後者為前者加上一個短期內不變的外生通貨膨脹率)。因此實際上由名目利率決定的貨幣需求也可以用實質利率來決定。

兩條線段的交點代表貨品與貨幣市場的短期均衡(但其他的市場如勞動市場可能並未達到均衡)。此均衡可得到一組特定的利率與實質GDP的解。

IS曲線

對於IS曲線,自變數為利率,因變數為收入水平(跟一般數學不同,這個圖把自變數放在垂直軸上)。IS曲線的斜率為負。垂直軸為利率(i),水平軸為GDP(Y)。I與S為投資(investment)與儲蓄(saving)的縮寫。但是從1937年起,被用來代表所有總支出相等於總收入的軌跡。這裡的均衡所講的都是自願或計畫性的支出,並不會發生意外的存貨滯銷(亦即貨物與服務不會發生過剩)。在各利率下可以找到對應的實質GDP(Y)。

IS 曲線的移動

圖中有兩條IS曲線,即IS1和IS2,表示了政府投資後,IS曲線被以為可以瞬間得到反應,從而上移。比如說,為應付經濟停滯現象,政府加大了對鐵路等公有設施的投資,那麼政府也許用寅吃卯糧的手段,也許利用外資,也許是負債,總之這時就會使社會的利息率上漲(沒有白白使用的資金)。

從此圖可以看出,當政府的投資增加後,也就是IS曲線從IS1到IS2時,與LM曲線的交點也改變了,(Y1,r1)到(Y2,r2),明顯地說明,政府的投資會提高社會上的利率和帶來經濟的增長,因為利率 r 上移了,而國民收入或GDP Y 右移了。


 

LM 曲線的移動

未提供圖,可想像一下,圖中r1與r2位置倒置了。 圖中有兩條LM曲線,即LM1和LM2,表示政府為了刺激景氣,採取擴張性的政策,因此導致利率下降。譬如央行宣佈降息,或是在市場上買回公債,釋出大量資金來引導利率下降。此時LM1向右下移動至LM2。由圖上看出,當利率下降後,和IS曲線的交點也改變了,由(Y1,r1)移到(Y2,r2),明顯地提高了GDP。這也是政府常在景氣低迷時刺激國民所得升高的作法。

兩者共同作用

在商品市場取得均衡下,決定了IS曲線;在貨幣市場均衡下,決定了LM曲線。兩條曲線的交點代表了在兩個市場共同均衡時的狀況,此時在這一交點上可得物價和國民所得的關係。當物價下跌,財富增加,將刺激消費,導致國民對商品總需求量的增加。

來自:維基百科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有點藍 的頭像
有點藍

瘋狂憂鬱香菇's 角頭

有點藍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